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期刊 >> 期刊浏览 >> 期刊正文

实施财务报表整体分析识别重大错报风险(一)

2012年第6期    作者:邹子霖    阅读(7502)

【来源:《上海注册会计师》 查看本期目录

 

1211号审计准则指出,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是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认定层次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结论。风险识别与评估中首先是从财务报表整体角度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再考虑识别与评估认定层次的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有效性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理解的角度。注册会计师如从会计角度理解财务报表,则财务报表数据是会计凭证数据的汇总,财务报表错报只是报表项目的会计处理或相关项目数据之间平衡关系或计算过程的错报;如从企业经营角度去理解财务报表,则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是企业管理层舞弊所导致编造、伪造反映虚假经营业绩的财务数据错报。不同的理解角度会导致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获取不同类型的证据,如从会计角度理解财务报表则不会去获取生产经营业务的实际统计数据与其他业务资料,用以核实财务报表列报的数据是否与实际经营状况相符;如从经营角度理解财务报表则必须获取相关生产经营业务的实际统计和其他业务资料用以核实财务数据是否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有效识别出可能存在的与实际经营状况不符的异常和偏离预期的关系,判断是否存在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从企业经营角度说,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整体实际经营过程与结果,包括存量资产与负债规模(财务状况)、销售业绩与盈利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投放、回收过程(现金流量)。财务指标反映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物资、资金循环运动规律与经营结果。企业经营业务内在的物资、资金循环运动发生变化的,则一定会表现为财务指标本身数值变动及相关指标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如被审计单位的销售收入造假(如其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一指标值变动率异常高或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虚假指标不是反映企业真实的物资、资金循环运动规律与经营业绩,所以与销售收入增长率相关的其他财务指标值,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的变动及相互关系(包括变动方向与变动幅度)会呈现出异常的情况。

因管理层舞弊活动对财务报表产生广泛的影响导致财务报表整体不合理,所以注册会计师无法在风险评估阶段靠对财务报表的各个项目实施分散的实质性细节测试(如凭证测试)去发现财务报表整体的重大错报的。在风险评估阶段及临近审计结束阶段识别财务表报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或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实施财务报表层次的分析程序,从企业经营角度判断财务指标数据变动是否异常和偏离预期值,分析产生此类变动原因从而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迹象(1141号准则第23条)。

实施分析程序的意图是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变化(包括财务指标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非财务数据变化进而识别与判断该变化是否与企业经营情况变化相符,包括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内物资、资金运动规律,如固定资产生产能力与已实现销售产品数量的关系;是否真实反映了资金运动规律,如实现的销售收入与资金回收规模,以支持生产、销售行为不断循环;企业的经营业务规模与存量资产与负债(借款)之间的合理性。从而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迹象。

采用分析程序以识别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迹象是基于会计准则中的会计主体和会计分期假设。从会计主体来说,企业是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个体。所谓相对封闭是指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的资金规模(债务资金与权益资金)、生产规模和产品(业务)类别是相对固定的。从资金规模来说,企业不可能经常发生资本金变动,债务资本特别是借款不可能随意无限制扩大,其他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也不可能随意无限期拖欠。同样,生产规模也是相对固定的,不可能经常发生重大的生产设备与不动产投资并及时形成生产能力或不顾市场需求而随意处置设备以减少生产能力。再者,企业产品类别是相对固定的。因企业受生产设备的限制而不可能随意调换产品如生产服装的企业不可能随意调换成生产电器产品。从会计分期假设来说,当企业业绩计算的时间长度是固定的,(即会计年度)则可分析比较企业的物资和资金运行情况是否呈现出规律性。如果不存在清晰的企业经营业务的主体范围与时间范围,资金(权益资金与债务资金)、资产等可以不受约束的随意变动则企业内部的物资与资金运动不可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识别和评估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时,应当基于销售收入确认存在舞弊风险的假定,评价哪些类型的销售收入、销售收入交易或认定导致舞弊风险(审计准则第1141号第二十七条)。众多审计失败案例都告诉我们,财务报表造假是离不开主营业务销售收入这一核心领域的。笔者认为,屡屡发生的销售收入造假审计失败现象表明销售收入的审计测试是财务报表审计中最难审计的内容之一。因为销售业务发生频繁且交易对象数量多,注册会计师在现场审计时无法实地检查已实现的销售业务,或大面积实施追溯检查所销售的实物流动情况。虽然可以通过替代测试,包括检查出库单、交易合同等内部证据作出判断,但因审计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的限制导致测试样本量显然较少且对单个测试样本的评价不足以识别或推断销售收入整体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管理层的舞弊意图往往容易实现。所以财务报表整体分析程序框架应当以识别销售收入重大错报目的为核心设计。

一、     分析框架

从企业经营业务角度看,销售收入增长的业务基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的增加。在具备了足够市场份额增量情况下企业才扩充原有生产能力以增加可供出售的产品以实现销售收入。当企业销售收入增加后其现金流量应当同步增加(不一定等量),否则企业会因现金短缺使生产业务无法进入下一轮循环。可以说,市场份额、生产能力与现金流量三者的变动额(率)及其相关关系构成了识别销售收入重大错报风险的基本分析框架。

基本分析框架主要针对识别虚增销售收入的舞弊行为为方向展开分析思路。分析指标包括总体指标、细分指标与对应分析指标。总体指标是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总体变化情况的指标;细分指标是指将总体指标分解、实施进一步的分析指标;对应分析指标是指用于印证总体指标及细分指标数据变化可能性的分析指标。

二、     总体指标

分析框架总体性指标应选取“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增长率”。市场经济理论指出,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波动、市场主体为中心的利益结构导致的竞争达到供求关系平衡。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但不同利益主体的分散决策结构使得每个企业都不可能获取全部的市场信息,以此作出最优决策并获取超额利润。这一理论告诉我们企业如不具备特殊获利因素,包括新产品(如苹果4)、新技术(如云计算)、新业态(如网购)或新资产结构(如重组),自身是不可能获取销售收入高额增长或高增长率或超越行业平均值的高增长率。如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额(率)较高,则注册会计师应去寻求企业为何能获取超越行业及企业普遍情况的特殊因素,用以解释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的业务基础。如无法找出企业具备的特殊因素并可将销售收入增长情况追溯至该特殊因素,则非常可能存在管理层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迹象,需要将其列为特殊风险考虑。

案例1 某纺织印染企业

  

2005

2006

增减变动

销售收入

32,917

40,276

22%

资产总额

46,537

35,187

25%

固定资产(原值)

32,250

35,906

11%

该企业处于充分竞争的领域。产品为普通、不具有特殊用途的纺织印染产品,不具备新产品研发能力;也不掌握纺织印染的突破性技术从而提高产品档次与销售价格;销售方式为通常的内销与加工出口方式,企业也未有重组。

注册会计师需要分析2006年销售收入增加22%的原因。从劳动手段分析,固定资产(原值)只增加11%,是如何支撑22%增长率的加工能力的?是否2005年固定资产利用程度不足?从形成销售收入的物质基础即资产总额减少了11350万。总资产周转率从2005年的0.7提高到2006年的1.14。是何原因形成如此的的变化?变化表象是资产总额的减少,其中存货减少1000万,按企业平均毛利15%计算,仅影响销售收入增加额估计为1500万,影响增长率估计为4.6%,为何存货能一下减少如此多?是否销售市场突然扩大?与销售收入无关的其他应收款减少11000万?该11000万元减少前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资金循环有影响吗?减少后对销售收入资金循环是否因资金重大短缺而影响周转?为何减少后企业销售收入反而增加22%

前述情况表明该企业较高的销售收入增长率非常可能存在重大错报的迹象。实际上该企业销售收入确实存在重大错报,包括2005年。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2006年统计公报数据(即20052006年数据)显示,全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为20%,布产量增长率为10%。单纯从该企业数据表象看似乎该企业的增长率略低于全国纺织业的平均增长率,仍处于正常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全国纺织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数据是包含了纺、织、染全过程;棉、毛、麻、服装等各工序;坯布、印染布与成品衣服等全部产品及自行出口、代理出口等各种销售方式的销售收入。该企业的产品仅属于中间产品并不是最终产品。更合理的行业参照系数据是未含服装的纺织印染行业的平均增长率数据。因我们未能查阅到此平均增长率数据,所以只能用全行业的数据作为参照系。使用全国或行业平均数据作为参照系进行判断时,需要注意分析较长时间内(例如五年内)单个企业的增长率与行业平均增长率的差距变动情况(类似β系数)进而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对销售收入增长率指标是需要与该企业的其他指标相结合才能看出异常情况。如何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下文会逐步展开。

案例2 某服装企业

指标项目

2004

2005

2006

应收账款周转率

0.95

1.74

2.56

存货周转率

4.69

2.48

2.17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 %

65.07

36.29

46.73

存货占总资产 %

11.24

39.11

25.59

销售收入(万元)

11,653.27

26,923.63

35,629.18

销售收入增长率

131.00%

32.30%

利润总额(万元)

177.66

1028.28

1494.89

主营业务利润率 %

8.58

8.92

8.89

每元收入中工资金额()

0.04

0.03

0.04

这一案例中的企业是生产内衣为主的企业,业务特点与案例1基本相同。从指标数值分析,主营业务利润率基本未变化,表明企业产品类型、目标市场层次等都未发生变化。每元销售收入中工资比重基本未变化,表明该企业作业方式(即采用或减少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比重)也未发生重大变动。当产品类型、技术含量、生产能力与劳动效率都未有重大变化,处于充分市场竞争的企业市场份额也不发生突然爆发式的增长从而形成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高达130%的情况。

这一案例的唯一合理解释是该企业应在2005年实施了重组,才使其2005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可达130%。从资金循环角度看,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的相互关系分析,从2004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0.95与存货周转率4.69(二者比值149)到2006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2.56与存货周转率2.17(二者比值10.84)的变化看趋向合理。因为在产品、目标市场与销售方式未有重大变化情况下,如果没有外力的推动,企业经营状况在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善,物资与资金周转的协调情况(相关财务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即比值)难以调整到合理状态。该企业相关指标及相互关系的变化印证了企业发生重组业务。从二项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分析,应收账款比重偏高,则可能是重组前历史遗留的坏账存在所致。实际上企业在2005年确实发生重组业务。如果该企业实际未发生资产重组情况则销售收入非常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为了对某些品种多的企业的总体指标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对在实施细分指标分析前设立主要(大类)产品(业务)销售收入增长率等分解指标。分解指标是抓住形成销售收入重大高增长的主要范围,帮助注册会计师确定细分指标分析时应重点关注的市场与销售策略、客户群及其特征、现金流量等具体范围。注册会计师可以进行深入测试,准确判断错报风险的来源。

采用本项指标分析数据在意图识别虚增销售收入的同时也可识别管理层可能因逃税而减少销售收入的情况。分析思路与案例说明相同。

三、细分分析指标

以销售收入增长率为总体指标的分析数据只是表明了企业销售收入的总体变化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设计细分指标以了解支持总体变化的具体因素。细分指标内容应包括市场与客户、现金流量与生产能力三个方面。

(一)市场与客户分析

企业的产品(业务)是通过市场交换销售出去,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表现为企业的客户数量、客户的地区分布或行业分布状况等具体指标数据。所以首先从应收账款内的客户着手对企业客户与产品(业务)的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产品(业务)的销售对象、销售规模及变动情况。

企业产品属性不同则产生不同的销售方式,不同的销售方式呈现出不同的销售客户数量特征。市场结构理论从市场交换内容着手分析认为,市场区分为生产要素市场、最终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企业产品一定归属于三个市场中某个具体市场。如企业产品属于生产要素市场范畴(如钢材或水泥)的,其客户主要集中于若干个行业且客户数量不太多,如果企业产品属于最终产品范畴(如方便面)的则经销商数量就可能很多。

对客户与市场的分析指标选用三类细分指标。

第一类指标主要对企业确定的客户类型与细分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对销售客户数量的地区(行业)分布及变动、期末应收账款户数及变动及主要客户户数及变动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数量与余额。客户与市场分析指标主要了解企业产品(业务)“去哪里”的问题。

销售客户数量地区(行业)分布及变动指标是分析企业产品(业务)的主要流向及变化情况。分析该指标可以了解企业主要销售市场、该市场的历史情况与本年变动,结合企业产品(业务)定位去判断是否存在错报。如某品牌西服原以北方人体型为基础设计服装版型,以北方地区为主要销售市场,则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客户群中主要部分是北方地区客户。如今年发现有西南地区的销售客户则需要进一步了解企业的服装版型是否新增了适合南方人体型的新产品,开拓南方地区市场因而增加南方地区客户群。

期末应收账款户数及变动反映了企业销售方式与销售政策的变动。如企业为增加销售延长了收款信用期,则可能本期销售客户数量比上期增加较多,且期末余额可能也较大。企业对不同客户群(包括规模、行业或地区)可能制定了不同的销售策略(信用期),形成不同客户群期末应收账款客户数量和余额特征。如某品牌内衣企业,其产品属于最终消费品市场产品,企业销售政策规定对加盟店提供某一额度的首期产品铺底资金,则该企业约有1500家加盟店客户与30家左右的较大客户。1500家加盟店分布于除西北地区外的二三级地市,30家左右的较大客户分布于中东部省会城市。又如某品牌厨具产品企业,其销售收入中40%左右为出口收入,客户数量为300家左右,全部是公司自营出口;55%左右为国内销售,企业自行在各地商超企业内设专卖点的1400家。这1400家客户的销售额占企业内销收入的70%。此种客户数量与结构表明企业是自行组建销售网络。该品牌厨具企业的客户总数与类别、地区分布几年之内保持了稳定,表明企业的销售方式、销售策略与销售方向未发生重大变化。

企业产品市场份额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后才能处于稳定状态。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随意(包括在较短时间内)去压缩其他企业市场份额而扩大本企业的市场份额,所以期末应收账款客户数量应当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如发生了较大变化则可能表明企业的销售方式或销售策略发生了变化,如企业不惜一切代价采用在短时间内高密度投放广告以图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销售业绩,则客户数量会有较大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定有支付巨额广告费的会计记录。

主要客户户数及变动反映了企业客户结构与销售集中度。客户结构与销售集中度基于企业产品的市场属性和相应的销售策略。通常而言,归属生产要素市场产品的企业基本是通过批发方式实施销售,客户集中度较高;归属最终产品市场的企业如通过区域代理商为主销售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反之较低。销售策略是企业基于成本效益原则确定而不是管理层随意确定的。

注册会计师需要注意分析企业上述指标值在前后几个年度(例如3-5年)是否发生较大变化,识别这种变化是否因管理层采取了不同于行业内其他单位通常销售策略所形成的舞弊风险。如企业采取了与产品属性不相配的销售策略一定是存在某种会计记录中未能反映的因素,该等因素常常因管理层舞弊出现。如某上市公司的产品属于最终消费品市场,应当面向分散客户实现销售,但企业主要通过向主要股东控制下的某几个客户并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实现销售。这种异常情况非常可能出现虚假销售情况。一般来说,不同的客户集中度与所产生的管理层舞弊风险成反比关系。客户集中度越高,企业销售风险也越高,管理层意图舞弊所需成本也较低。

在实施本类指标分析时应当同时进行发生额分析。发生额分析是是从销售能力或市场容量方面识别企业的主要市场,了解不同地区的市场容量变化或客户的销售能力。

我们分析紫鑫药业(002118.SZ)的虚假销售情况

 

2009年末

2010年末

增减

2011

增减

营业收入

256,287,604

642,417,445

151%

927,619,550.21

44.40%

营业成本

59,852,901

289,944,994

384%

424,919,739.43

46.56%

毛利额

196,434,703

352,472,451

79.40%

502,699,811.00

42.60%

毛利率

76.64%

54.87%

-21.80%

54.19%

0.68%

净利润

61,084,165

173,165,552

183.49%

217,282,551.22

25.48%

该企业主要产品为人参,销售收入在2010年末增长151%2011年又增长44%。如此高的增长率实属不正常,舞弊迹象十分明显。2012115中国经营报(B5版)披露,如此高的增长率是公司以“自买自卖”的方式实现的。公司通过与吉林通化市、延边州二地注册的数十家种植人参与贸易公司进行大量的虚买虚卖的方式实现公司业绩大增长。这些虚假销售现象一定会在公司应收账款内反映出吉林通化市、延边州二地注册的客户群。与人参主要产区的人参行业客户进行大量人参交易形成销售收入高增长的不正常状况是可以通过分析客户群与地区或行业分布、发生额变动的审计程序发现与识别出的。笔者经分析后发现公司2010年的销售前五名客户与应收账款前五名未有重合的异常现象,是否意味着销售收入前五名客户的货款支付速度很快?而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的情况相反?在相同地区(即通化)从事同样的人参业务销售商,为何出现不同的资金流动结果?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这一异常现象保持高度警觉。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与舞弊相关的责任》第三十三条(三)款指出,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以及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其他信息而显得异常的重大交易,评价其商业理由(或缺乏商业理由)是否表明被审计单位从事交易的目的是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或掩盖侵占资产的行为。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2号—通过未披露关联方的舞弊风险》第三条(五)款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调查重要交易对象的背景信息,如股东情况、关键管理人员、业务规模和办公地址等信息,询问直接参与交易的基层员工交易对方是否与公司存在不寻常的关系;对存在疑虑的重要客户及供应商进行实地走访;查询互联网或外部商业数据等程序。

注册会计师如实施了销售客户数量地区(行业)分布及变动指标的分析,则可发现客户地区分布的特殊现象,并对这数十家在附近地区的以种植人参与贸易为主的客户群实施上述审计准则和监管机构要求的程序,以判断企业是否有此类关联交易、是否予以充分披露了关联方及其交易。

第二类指标主要分析销售实现后资金回收状况,以了解、判断“谁未付款”。选取的指标包括期末应收账款客户余额、销售客户地区(行业)余额与主要客户应收账款余额。余额变动分析可以分为平均余额变动与总体余额变动分析。

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总体变动分析主要判断企业销售资金循环是否正常,是从财务报表整体角度去识别风险。如果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增长率高于销售收入增长率时,往往意味着在没有实际销售对象或销售对象无实际采购需求情况下的虚增销售。

平均余额变动分析主要观察销售政策的变化及其合理性。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适用于自行设置多个销售网点,客户类型较为相同且客户规模较均衡的企业。销售地区(行业)余额分析适用于企业划分了较明晰的地区销售业务(行业)分部的企业。主要客户应收账款平均余额适用于客户集中度较高的企业。

从观察销售政策角度而言,不同的销售政策会有不同的余额规模与结构。如前述女式内衣生产企业,由于存在大量的加盟店,该企业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中加盟店类型的债务人数量多且余额呈现出接近企业销售政策规定铺底资金金额的情况,而其他客户与加盟店之间余额规模差异较大。前述某厨具生产企业,由于其不实行国内经销商销货铺底的销售政策,国内经销商的期末余额差异就较大。

分析“谁未付款”的目的是了解他们“为何不付款”与“是否须付款”的原因。对于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地区(行业),应分析该地区销售是否受阻而导致债务人付款能力不足。销售受阻的原因是否可信(如遭受自然灾害导致销售业务无法正常进行或因产品落后销售不畅),是否存在销售风险(如产品质量纠纷导致销售受阻)导致可能存在坏账。对付款能力不足但持续保持销售规模较大的异常情况应保持高度警觉。对识别出的“不付款”企业属于关联企业的,应当判断关联交易对企业业绩是否形成重大影响且构成重大错报领域(如大股东购买销售业绩)。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某一客户的余额较大且连续几年都未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应当评估此类情况可能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程度。例如某商贸单位,其销售规模也仅为几亿收入。但某一关联债务人的余额高达亿元,且几年内基本未变。注册会计师实施函证后获取回函确认无误。但该债务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在发送回函的第二天向注册会计师说明,账面实际余额只有2000万,而该债务单位的上级要求按账面余额回函。注册会计师再次前往该企业检查应收账款中该关联债务人的债务余额变化,发现三年内余额基本未变,每年与之交易发生额仅为120万元左右,呈现出重大错报迹象。后来经多项证据印证后表明是因虚假交易形成的大额余额。

第二类分析指标与第一类指标是相互影响的,需要同时实施分析。分析方法包括增减额与增减率变动分析、不同类型客户数量、余额的结构分析、计算各类客户、行业与地区周转率等分析方法。

二类细分指标各自及指标之间相关关系的变动是由企业产品属性、销售策略决定的,不是企业随意可以编造的。通常情况下,销售客户销售能力强,则其交易发生额较大、期末余额可能也较大,这一现象在客户发生额与期末余额分析时会出现交集现象。如发现企业二类细分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异常,则可识别、判断是否因管理层舞弊而导致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前述的主要销售客户与期末余额较大的客户不相关,管理层舞弊迹象明显。

第三类分析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是否支持企业销售收入增长。指标包括当年GDP增长率、当年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值变动情况、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零售物价指数(RPI)等。本类指标用以分析企业经营面临的系统性风险。GDP增长率反映了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态、国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当年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值反映了某一国家在某一时期的经济活跃程度;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零售物价指数(RPI)是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细分指标。该类指标是对所有企业均产生影响的。在利用此类指标进行分析判断时应注意GDP变动值中包含了生产者价格指数(PPI),零售物价指数(RPI)的变动值。

此类分析指标适用于企业业务类别多且很难确定企业所属具体行业的情况。通常的个别企业的业务单一、行业属性清晰,则应当采用该行业的相关分析指标(如行业销售增长率、平均毛利率等)作为分析指标。企业集团由于涉足多个业务领域且不构成产业链的,其行业边界较为模糊,无法直接采用行业相关数据作为分析指标。该类分析指标较为宏观且与个别企业的直接关联度不大,但指标值反映了企业所处时空范围的基本经济形势。因处于市场竞争中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脱离外部环境独自实现较高的销售收入,所以注册会计师可以对照指标值以识别企业是否出现在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逆势增长的异常现象。(未完待续)

 

作者单位: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文章满意度调查: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