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合并报表过程中母公司应该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先调整为权益法核算再进行合并,不过准则中也表示了可以用成本法直接合并。以成本法合并的唯一困扰在于对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特别是在集团公司内二层次以上合并且有相互持股时就显得较为复杂了。笔者仅想通过本文找到一种规律性的步骤,以便各位同行在实务操作中快速的完成合并工作底稿。
例题如下:
1.A公司占B公司70%投资比例,B公司实收资本100万。B公司占C公司60%投资比例,A公司占C公司40%,C公司实收资本70万。
2.B公司当年分配利润50万,C公司当年分配利润30万。
以下为A、B、C公司简要会计报表(单位:万元)
资产负债表(期初数) | ||||
期初数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长期股权投资 |
98 |
42 |
0 |
140 |
小计 |
98 |
42 |
0 |
140 |
实收资本 |
1000 |
100 |
70 |
1170 |
资本公积 |
30 |
15 |
5 |
50 |
盈余公积 |
6.5 |
10 |
8 |
24.5 |
未分配利润 |
315 |
70 |
80 |
465 |
合计 |
1351.5 |
195 |
163 |
1709.5 |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 | ||||
期末数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长期股权投资 |
98 |
42 |
0 |
140 |
小计 |
98 |
42 |
0 |
140 |
实收资本 |
1000 |
100 |
70 |
1170 |
资本公积 |
30 |
15 |
5 |
50 |
盈余公积 |
6.5 |
10 |
8 |
24.5 |
未分配利润 |
612 |
138 |
100 |
850 |
小计 |
1648.5 |
263 |
183 |
2094.5 |
利润表 | ||||
本年发生数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收入 |
550 |
350 |
140 |
1040 |
成本 |
300 |
250 |
90 |
640 |
投资收益 |
47 |
18 |
|
65 |
净利润 |
297 |
118 |
50 |
465 |
一、以会计准则规定的调整权益法一次合并计算合并数(期末数)过程如下: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权益法调整数 | ||||
期末数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长期股权投资 |
304.76 |
109.8 |
0 |
414.56 |
小计 |
304.76 |
109.8 |
0 |
414.56 |
实收资本 |
1000 |
100 |
70 |
1170 |
资本公积 |
44.6 |
18 |
5 |
67.6 |
盈余公积 |
6.5 |
10 |
8 |
24.5 |
未分配利润 |
804.16 |
202.8 |
100 |
1106.96 |
小计 |
1855.26 |
330.8 |
183 |
2369.06 |
抵消分录 | |||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借:实收资本 |
100 |
70 |
170 |
资本公积 |
18 |
5 |
23 |
盈余公积 |
10 |
8 |
18 |
未分配利润 |
202.8 |
100 |
302.8 |
贷:长期投资 |
231.56 |
183 |
414.5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5.4 |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63.84 |
|
63.84 |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合并 | ||||
期末数 |
合计 |
B公司 |
C公司 |
合并数 |
长期股权投资 |
414.56 |
-231.56 |
-183 |
0 |
小计 |
414.56 |
-231.56 |
-183 |
0 |
实收资本 |
1170 |
-100 |
-70 |
1000 |
资本公积 |
67.6 |
-18 |
-5 |
44.6 |
盈余公积 |
24.5 |
-10 |
-8 |
6.5 |
未分配利润 |
1106.96 |
-202.8 |
-100 |
804.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
5.4 |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
63.84 |
|
63.84 |
经过以上合并后可以确定合并所有者权益各科目数,少数股东权益的合计数为30+5.4+63.84=99.24万元。由于权益法的调整,这里合并后的少数股东权益直接反应的是B公司范围内。
以成本法合并虽然可以减少权益法调整这一步骤而直接计算出合并数,但对于例题中类似的集团公司范围内少数股东权益的确认还需仔细推敲,才能得出与权益法合并相同的合并数。通常我们很容易计算少数股东比例,B公司少数股东比例为30%,而C公司初看不存在少数股东,因为其股东很明显就是A和B公司,但经常做合并工作底稿的同行一眼就可以看出C公司其实是有少数股东权益的,即B公司的30%少数股东也同时占有B公司长期股权投资C公司60%比例的权益。用乘法计算出B公司的30%少数股东占C公司权益为30%*60%=18%,表面看合并后C公司会有18%的少数股东权益反应在合并数中。实际上用18%的比例乘以C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得出的少数股东权益是错误的,关键在于本例题中实收资本科目是肯定没有少数股东的,这是由所有者权益中实收资本科目的特殊性决定的。
二、以成本法一次合并(期末数)计算如下:
抵消分录 | |||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借:实收资本 |
100 |
70 |
170 |
资本公积 |
15 |
5 |
20 |
盈余公积 |
10 |
8 |
18 |
未分配利润 |
138 |
100 |
238 |
贷:长期投资 |
70 |
70 |
140 |
资本公积 |
10.5 |
4.1 |
14.6 |
未分配利润 |
103.6 |
88.56 |
192.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4.5 |
0.9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44.4 |
19.44 |
63.84 |
抵消分录说明:
借方发生额:B、C公司所有者权益;
贷方发生额:
1.长期股权投资:
B公司:A公司投资B公司70%×100=70
C公司:A公司投资C公司40%×70=28
B公司投资C公司42
小计:28+42=70
2.资本公积:
B公司:A公司占B公司70%×15=10.5
C公司:A公司占C公司40%×5=2
B公司占C公司70%×60%×5=2.1
小计:2+2.1=4.1
3.未分配利润:
B公司:A公司占B公司70%×(10+138)=103.6
C公司:A公司占C公司40%×(8+100)=43.2
B公司占C公司70%×60%(8+100)=45.36
小计:43.2+45.36=88.56
4.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B公司:(1-70%)×100=30
C公司:没有少数股东
5.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B公司:(1-70%)×15=4.5
C公司:(1-70%)×60%×5=0.9
6.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B公司:(1-70%)×(10+138)=44.4
C公司:(1-70%)×60%×(8+100)=19.44
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合并 | ||||
期末数 |
合计 |
B公司 |
C公司 |
合并数 |
长期股权投资 |
140 |
-70 |
-70 |
0 |
小计 |
140 |
-70 |
-70 |
0 |
实收资本 |
1170 |
-100 |
-70 |
1000 |
资本公积 |
50 |
-4.5 |
-0.9 |
44.6 |
盈余公积 |
24.5 |
-10 |
-8 |
6.5 |
未分配利润 |
850 |
-34.4 |
-11.44 |
804.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
4.5 |
0.9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
44.4 |
19.44 |
63.84 |
经以上合并后少数股东权益的合计数为30+5.4+63.84=99.24万元。笔者在这里采用了分段核算的方法,以投资点为限将C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分成两段来计算少数股东权益。经过这样计算的结果与权益法计算的合并数一致。
集团公司三层次以成本法一次合并中可以按以下规律来计算少数股东权益。
步骤1:对于三层次C公司在投资点发生的实收资本直接以投资比例计算少数股东权益(本题无)。
步骤2:投资以后的发生额就必须以B公司少数股东比例乘以B公司投资C公司比例再乘以C公司的相关科目(本题为资本公积、留存收益)。
说明:如果投资点的投资额为C公司的净资产乘以相关比例,其少数股东权益的计算适用步骤1;合并利润表中少数股东损益的计算适用步骤2。
三、以成本法一次合并(期初数)、合并利润表及验证表计算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合并
抵消分录(期初数) | |||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借:实收资本 |
100 |
70 |
170 |
资本公积 |
15 |
5 |
20 |
盈余公积 |
10 |
8 |
18 |
未分配利润 |
70 |
80 |
150 |
贷:长期投资 |
70 |
70 |
140 |
资本公积 |
10.5 |
4.1 |
14.6 |
未分配利润 |
56 |
72.16 |
128.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4.5 |
0.9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24 |
15.84 |
39.84 |
资产负债表(期初数)合并 | ||||
期末数 |
合计 |
B公司 |
C公司 |
合并数 |
长期股权投资 |
140 |
-70 |
-70 |
0 |
小计 |
140 |
-70 |
-70 |
0 |
实收资本 |
1170 |
-100 |
-70 |
1000 |
资本公积 |
50 |
-4.5 |
-0.9 |
44.6 |
盈余公积 |
24.5 |
-10 |
-8 |
6.5 |
未分配利润 |
465 |
-14 |
-7.84 |
443.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
30 |
0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
4.5 |
0.9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
24 |
15.84 |
39.84 |
2.利润表合并
抵消分录(利润表) | ||||
|
A公司 |
B公司 |
C公司 |
合计 |
借:投资收益 |
47 |
18 |
|
65 |
少数股东损益 |
|
15 |
|
15 |
贷: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
|
50 |
30 |
80 |
利润表(合并) | ||||
本年发生数 |
合计 |
A公司 |
B公司 |
合并数 |
收入 |
1040 |
|
|
1040 |
成本 |
640 |
|
|
640 |
投资收益 |
65 |
-47 |
-18 |
0 |
少数股东损益 |
|
|
-15 |
-15 |
净利润 |
465 |
-47 |
-33 |
38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 |
|
|
|
361 |
归属于少数股东的综合收益总额 |
|
|
|
24 |
3.验证:
|
期初合并数 |
合并利润 |
期末合并数 |
未分配利润 |
443.16 |
361 |
804.16 |
少数股东权益(实收资本) |
30 |
|
30 |
少数股东权益(资本公积) |
5.4 |
|
5.4 |
少数股东权益(留存收益) |
39.84 |
24 |
63.84 |
由此可见,以成本法一次合并集团公司只需准确计算出少数股东权益,其合并效率将得到很高的提升。
作者单位:上海中佳永信会计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