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行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有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人才队伍,才能提升行业的执业质量、社会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才能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中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为此,近年来从中央主管部门到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再到地方行业协会,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行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和举措。面对大好形势和难得机遇,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更应大力支持和参与行业人才培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一、目前开展行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
(一)中注协制定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
2005年,中注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人才培养指导意见》),提出了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明确大力贯彻中央关于人才发展战略的精神,以中注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提出的未来五年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为指导,以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行业人才建设的科学发展观,着力体制和机制创新,推进行业和谐发展,全面提高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行业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和适应行业未来发展需要的后备人才队伍。
2007年11月,为配合上述文件的实施,中注协又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指南》(以下简称《胜任能力指南》)。此举标志着中国建立起了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框架,为全面指导注册会计师教育、考试、培训等人才建设工作,加强行业人才的培养、选拔和继续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国务院转发的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
2009年10月,国务院转发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9]56号)(以下简称5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全面实施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战略。强调一要重视人才培养,抓好队伍建设。要积极参与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业务练兵和岗位培训,致力于培养一批专业扎实、技术过硬、品德优良的领军人才。二要搭建良好平台,创新培养机制。各级财政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大力抓好行业领军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批在业内具有较高声望、在行业“走出去”过程中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承担国际化业务的复合型领军人物。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行业领军人才培养机制,健全选拔、培养、考核和使用制度。56号文件的出台,为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注入了新的目标和动力。
(三)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市注协)制定的《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2009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培养指导意见》和《胜任能力指南》精神,市注协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试行)》。强调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要建立行业优秀人才库,对行业优秀人才的入选条件、选拔方式、培养形式、使用和淘汰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等作了明确规定。
二、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经
目前本市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的途经除通过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选拔行业人才外,主要有以下几个层次的培养:
(一)对执业注册会计师进行常规的继续教育培训。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专业性极强的行业,其知识更新和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是执业质量的必要保证,而行业协会每年举办的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正是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更新所提供的学习平台。目前本市行业内执业注册会计师约有5500多人,他们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同执业能力、不同执业范围、不同事务所和不同职务级别的执业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更新都有不同的需求,或侧重管理、或侧重市场开发、或侧重承办具体业务等等。因此,目前我们开展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也是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丰富的培训手段,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制定培训内容,进行不同类型的分层次培训,尽量做到量体裁衣,各有所获。同时,随着市场需求、人员素质的变化,不断改革和创新培训的方式与手段,调整培训的内容,以不断提高常规培训工作的质量,为全面提升注册会计师从业队伍的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服务。
(二)对从事审计业务的助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本市在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的助理审计人员大约有15000多人。这部分人员大都比较年轻,从业经验不足,但却承担了各类业务的大量基础工作,因此,这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执业质量。而目前一般中小事务所内部自行培训力量相对薄弱,所内助理人员很难有机会接受到系统的、高质量的专业培训。为全面提升执业队伍素质和执业水平,市注协专门组织了以在事务所从事审计业务的助理人员为对象的培训,将其作为行业的后备力量加以系统培养,要求每位审计助理人员必须定期完成一定的培训学时,以期提高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事务所的整体素质,同时也加深审计助理人员对行业的归属感。
(三)对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专家型行业,人才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行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高层次的领军人才。目前本市对注册会计师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共有两个渠道,一是中注协举办的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即中注协为落实《人才培养指导意见》,在几年间选拔和培养了一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领军人才,并已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力军的作用。二是市注协举办的行业优秀人才培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注协的《人才培养指导意见》、《胜任能力指南》和国务院56号文件的精神,市注协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合理预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快发展,以及事务所国际化发展战略、占领国际会计审计理论前沿阵地等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基础上,正在行业内选拔培养一批具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本地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人才,并积极发挥这些人才在规范会计服务市场,增强行业竞争力,促进行业全面发展,打造行业民族品牌,推动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此种方式,把行业内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出来,并着力培养,使其成为行业高端人才,同时将行业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作为长期工作逐步推进与完善。
(四)鼓励注册会计师参加在职学位教育和国际注册会计师资质考试。中注协和市注协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注册会计师继续深造学习的政策措施,如对参加会计硕士MPACC和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在职学习并取得学位的注册会计师予以奖励。同时,市注协充分利用中注协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鼓励注册会计师报考QP、ACA、ACCA等境外注册会计师资质,并对在事务所工作期间考取境外执业资质的人员予以学习费用上的资金资助,目前已有部分注册会计师获得了资助与奖励,并获得赴境外实习交流的机会。
三、目前本市事务所对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过十几年的行业建设与发展,本市注册会计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已有了普遍的提高,其中也不乏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精的优秀人才,在行业中发挥着专家骨干的作用。但从总体看,我们行业人才建设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部分中小事务所存在从业者年龄、知识结构老化和人才培养意识淡薄的现象
目前一些中小型事务所大都为合伙制,从业人数较少,专业人才更是匮乏,而且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老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注册会计师是在其他行业退休后才转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这些人员往往观念老化、寻求专业知识更新的意识较为淡薄,也谈不上参与国际竞争、掌握国际准则和先进技术。从事务所本身来看,也存在着人才培养意识淡漠的现象。事务所在管理上只抓业务,而忽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更新,特别是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更是缺乏积极性,往往担心花费时间精力培养的人才会悄悄溜走。这种行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事务所自身的健康发展,无形中失去了竞争力。
固然,上述现象的存在还有其客观原因和整个行业执业环境恶劣等因素,但当务之急是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应该认识到,员工素质的高低,体现了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也是确保向客户提供一流服务的首要条件。其实,注册会计师这个职业,是既要求体力也要求智慧和经验的职业。事务所在人才资源的管理上,要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和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注重事务所内部员工的知识更新。特别是中小型事务所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着力于培养有朝气的年轻人,使他们成为具有各种专业知识和较强管理沟通能力的行业优秀人才。同时,事务所对员工的推荐培养或深造支持,也会加深员工对事务所的归属感,从而形成凝聚人才的良性环境。
(二)部分事务所在人才开发利用上,有重视人才引进,轻视人才培养的现象
应该说,事务所之间存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由单个人才所组成的人才集体之间的竞争。而事务所作为一个企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事务所要发展必须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并在事务所内部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使事务所的发展长盛不衰。但目前部分事务所存在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行为较为突出,表现在人才管理上,往往不愿意自己化时间、精力去培养人才,不愿承担人才投资成本与风险,而是要坐享其成,或挖其他事务所的人才墙脚,希望人才引进后直接为事务所带来经济利益。这种思想也使得注册会计师流动频繁,不能保持稳定发展,还造成了业内的恶性竞争,甚至破坏整个行业的执业环境。
从长远看,事务所想要持续不断地发展,必须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再生机制,对人才的开发利用应以事务所自己培养为主,外来引进为辅,并依托行业协会的力量,为所内注册会计师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为员工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鼓励和推荐员工继续深造。事务所要树立学习型企业的形象,以保持事务所对人才的吸引力,维持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以营造良性的执业环境。
(三)部分注册会计师存在重视业务工作,轻视知识学习的现象
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队伍中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年龄结构、知识层次都参差不齐,有些注册会计师只重视业务工作,没有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的意识,也没有主动学习的欲望,即便是对每年行业协会安排的必须完成的继续教育培训也是应付了事,一旦与工作冲突便会中断学习,甚至都不能完成继续教育制度规定的学时,更谈不上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正是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阻碍了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发展,也阻碍了事务所的发展。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新兴业务不断出现,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都要求每一位注册会计师不断学习,紧跟行业发展对业务知识需求的步伐。事务所要让每一位注册会计师认识到,注册会计师的能力是靠专业知识不断积累起来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劳动力的再生产其实就是专业知识的不断积累与更新。更何况目前整个行业的大环境已经为注册会计师搭建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了多种学习途径,并在政策与资金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注册会计师自身必须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行业人才战略,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做到德才兼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最近,中央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必须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立足新的起点做好人才工作,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这更为我们行业的人才建设工作,提供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人才培养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立命之本,人才资源是注册会计师行业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资源。事务所业务骨干数量增加与事务所业务增长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各个事务所应高度重视行业人才培养,充分认识加强行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事务所在对人才的培养上,要有长远的眼光,要知道培养人才是激励员工、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给内部员工提供系统的培训机会,让员工在事务所中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使事务所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以推动整个行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